网站首页 车讯早知道 EV车讯 视频 车型库 驾驶技巧 车趣生活
ad1000
您的位置:第一车讯 > 热点 >

当医疗设备拥抱物联网,海尔生物还能带来多大想象空间?

2022-10-25 08:24:09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4088

文/伊登

生产/节点财务

作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海尔生物自上市以来就备受资本市场关注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公司也凭借自身的科技实力和渠道优势,多次抢占市场先机从最初的疫苗存储解决方案,到后来的移动接种车,再到今年爆发的核酸采样舱业务,公司股价最高峰时一度达到150元/股

但伴随着疫情逐渐消散,生活恢复正常,海尔生物的股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

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者难免会滋生焦虑:海尔生物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

事实上,就支撑和考验股价这一最基本的表现而言,海尔生物在疫情前后一直保持着稳步上升的态势。

2017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从6.21亿元增长至21.2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6000万元增长至8.4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6%和94%2022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增长36.52%,扣除股权激励费用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和对关联企业的持有及处置收益后,净利润增长29.56%

通过数据和业务,本文将从基本面,成长性和ESG三个角度分析海尔生物的前瞻布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弹性和商业初心。

基本面:物联网生态能力打开利润天花板。

在《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红方王后对爱丽丝说:在这个国家,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待在原地。

美国芝加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范·瓦伦提出了红皇后假说,该假说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自然界中激烈的生存竞争法则:自然选择只导致生物当前的适应,而进化的功能是潜在的适应或适应未来的能力。

其实恢复到商业社会也是一样的道理企业只有不断奔跑,不断进步,才能在行业的大潮中脱颖而出

观察海尔生物就是这种情况。

长期以来,外界对海尔生物公司的认知还停留在医疗器械公司上,这源于其低温存储设备。

事实上,从早期专注于生物医药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到2018年基于物联网的战略转型升级,再到如今专注于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海尔生物早已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完成了转型。

财务报告数据可以得到证实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海尔生物来自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的收入分别为2.81亿元,6.68亿元和4.88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90.61%,138.11%和109.68%,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01%,31.42%和38%

2022年前三季度,该业务营收继续保持高增长,达到98.35%,营收占比进一步扩大其中,生命科学数字场景增长46.31%,医疗创新数字场景增长29.52%

提到医疗物联网的高度繁荣,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物联网业务在公司的权重势必上升换句话说,如果还是用老眼光看海尔生物,显然是不合适的,伴伴随着估值逻辑的变化

与传统医疗器械公司的线性增长模式不同,物联网的万物属性和生态组织决定了其增长是指数级的,在往复循环中可以自我更新,自我代谢,通过主动创造需求达到更远更高。

以海尔生物的场景业务为例告别过去单向的业务,一次性的产品买卖,固定的位置,有限的边界交易,形成从用户需求,技术产品迭代,场景规划,生态聚合到应用拓展的生态闭环,相当于一次性清除了痛点和盲点,重塑了整个系统

在这些场景中,海尔生物的身份,或者说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设备供应商,而是集硬件制造商,方案设计师,技术开发商,链路运营商于一身。

以血液安全场景为例海尔像泥鳅一样穿梭在各种具体场景中借助物联网技术,打通血液采集,制备,储存,血液配送,临床用血等各个环节,构建了全流程溯源,冷链监管的闭环,不仅解决了传统临床用血中普遍存在的采血周期长,不合理用血率高的问题,还有效保障了手术用血安全,降低了患者就医成本

其中,海尔生物扮演着多面手的角色,也是多重实力的生成者和见证者。

结合增速,占比数据和业务水平,不难看出,海尔生物最近几年来的高速增长,并非因为短期疫情利好而抛售低温存储设备,而是得益于物联网生态能力的加持,打开了利润天花板,巩固了面向未来,前瞻性布局的优势。

成长:技术创新+组织灵活性,构建动态护城河

如果说专业的产品+服务场景解决方案的交付,给了海尔生物强大的营收增长引擎,聚焦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则给海尔生物装备了不断乘风破浪的船桨。

美国著名投资机构红杉资本的创始人唐·瓦伦丁曾经说过:投资一个有巨大市场需求的公司,不如投资一个需要创造市场需求的公司。

简单解释就是选择景气度高的赛道,大水养大鱼。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生物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质替代和生物安全是四大重点发展领域到2025年,应努力做大做强生物经济,使其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根据Jost Sullivan的报告,2016年中国生物研究试剂市场规模达到82亿元,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6.5%至151亿元,高于同期全球生物研究试剂市场预计2025年将达到346亿元的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8.1%

无论是政策的确定性,还是行业的想象力,海尔生物所处的赛道都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

就这条赛道上提供数字场景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而言,巩固成长,获得马太效应,更多的是其创新能力和组织弹性的底气。

典型的例子我国航空温控物流设备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海尔生物,以直面无人区的勇气,通过聚集民航协会,高校,航空公司,运维,供应商,用户等生态方,在短短一年内完成了国外企业八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目前,运维网络已覆盖北上广深等国内重点城市,以及西欧,北美等国外发达地区与东航,南航等航空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与数百家货代,医药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初步具备正式运营能力今年第三季度,公告显示,海尔生物航空温控产业正式投入运营,开通上海—法兰克福和上海—台北两条航线,并完成Pre—A轮融资

看似很短的一段话,其实包含了多重信息。

首先,是海尔生物多年来对技术创新的沉淀和投入,如环境模拟技术,高精度识别定位抓取技术,离心制备技术,主动航空温控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智慧实验室的建设,2017—2021年,公司R&D力度持续加大,R&D人员从126人增加到565人,2022年前三季度,其研发支出为2.11亿元,同比增长21.4%,R&D投资占营业收入的10.18%,均为费用化支出。

以上数据无不透露出海尔生物对R&D和创新的高度重视,也正因为如此,在关键时刻实现了关键性的飞跃。

其次,组织灵活性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引领行业的创新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组织和人

海尔坚持共创共赢,共享的开放创新机制,依托包括低温,自动化,AIOT,先进控制算法,生物技术等技术平台在内的R&D组织体系和现场实验室市场的定向R&D模式,与Xi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

这种敏捷的,多细胞融合的,源头活水的组织形式,不仅奠定了公司深层技术潜力的基础,提高了输出质量,也为公司中长期技术储备和场景拓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创新程度和独特的组织运动清楚地反映在结果中除了显著缩短新产品项目的R&D周期之外,公司的各个部门也采用了许多新方案,例如生命科学领域智慧实验室计划围绕七大核心场景,持续升级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不断探索在农牧业等新领域的应用拓展,在医疗创新领域,公司持续深耕广西,云南等地区的疫苗城市网络,快速向公共卫生新领域布局,保障数字化医院创新方案快速发展,手术室耗材行为管理方案已在十余家医院落地实践,静态配药中心智能液体配药解决方案已在山东,福建等地复制

整体而言,站潮流的窗口对外是深而宽的赛道,对内是坚持创新背景和组织弹性与韧性构筑的动态护城河节点财经深信海尔生物具备基本的高成长条件

ESG,为健康和生命增值

从资本市场的走势来看,ESG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被视为面向未来的商业投资。

根据摩根士丹利最近的一项调查,近80%的个人投资者希望投资ESG基金。

而这也正是海尔生物一直坚持和追逐的:为健康和生命增值。

基于这样的思路,海尔生物做的事情就很好理解了。

较早突破低温储存箱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2011年完成太阳能疫苗冰箱的R&D和生产,2015年,低温存储与自动化相结合,开始开发自动化低温存储产品,2018年以来,从外到内,深入到与生命健康相关的各种毛细血管,落地物联网解决方案...

技术输出,即解决产业的瓶颈问题,促进产业链成员的共同进步,也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的负责和维护。

2021年,为响应国家双碳号召,海尔生物成立了专门的节能减排团队,围绕绿色建筑,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办公,实施全生命周期环保行动。

根据消息显示,2021年,海尔生物通过节能改造项目减少碳排放约273.27吨,全球运营的太阳能疫苗冰箱系列产品和方案每年可减碳10.95万吨,相当于中和4500亩成年林。

此外,在海外市场,意识到非洲基础设施薄弱,医疗保障缺乏会对人民健康造成一定威胁,海尔生物与巴斯德研究所,世卫组织等国际顶级机构合作,打造太阳能实验室,太阳能采血室,太阳能诊所等绿色场景,并自主研发太阳能疫苗冰箱,在环境温度43℃的情况下,断电后冰箱内温度可保持在8℃以下120小时,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推广。

在节点金融看来,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从来不是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的保持最初的商业意图并付诸实践,其本质是寻找企业不断成长的密码,圈定巨大的潜在商机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个交易日,海尔生物股价大幅上涨,较其低点累计涨幅超过40%。

或许,市场正在对海尔生物的估值逻辑和成长价值达成某种共识。

NodeFinance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中表达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NodeFinance对使用本文所采取的任何行动不承担任何责任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xc60c
CopyRight 1999- www.cxseed.cn All Right Reserved 皖ICP备2023005497号   网站地图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邮箱:bgm12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