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列为重大改革任务之一,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建设银行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断完善县域乡村金融服务模式、路径和方法,为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金融动能。截至2024年末,建设银行涉农贷款余额3.3万亿元,较年初新增2513亿元,增速超8%。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建设银行连续3年获评“优秀档”。
着眼于城乡融合发展
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建设银行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和领导体系,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总行层面,成立由董事长任组长、行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行长任副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统筹推动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专业化的组织机构与专业化人员队伍建设。自2019年11月在同业中率先成立总行乡村振兴金融部以来,各一级分行均已建立起服务乡村振兴的专门部门或机构,在基层机构配备县域乡村服务的专业化团队。
从关键处落子,加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和乡村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引导全行上下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助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金融服务。
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对涉农领域给予信贷政策倾斜,将农、林、牧、渔等行业列为信贷优先支持行业。对涉农领域重点信贷业务经济资本占用给予优惠,对重点帮扶县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内转价格给予优惠。健全风险评价体系,完善涉农领域信贷尽职免责制度。对脱贫地区和重点帮扶县网点资源适度倾斜。
聚焦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不断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能力
在新型城镇化大背景和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县域乡村地区迸发出强劲增长势头。建设银行着眼于助力壮大县域经济,聚焦县域乡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助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巩固县域金融服务“主阵地”。结合县域资源禀赋,持续做好县城地区的政府、企业、个人等群体的金融服务,制定“一县一策”差异化经营策略,提升产品创新和综合服务水平。聚焦千强镇、城关镇、中心镇、产业大镇、特色镇,以及示范村、产业村、人口大村等区域,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由易到难支持产业集聚镇、村的金融需求。从信贷政策、定价机制、考核激励等方面,对县域金融服务给予政策保障。截至2024年末,县域一般性存款日均余额6.18万亿元,较年初新增4439亿元,增速7.74%,高于全行平均增速1.91个百分点。
发挥传统优势,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紧密围绕县域基础设施等相关规划,前瞻布局“十五五”规划建设,聚焦县域水利建设、园区建设、生态环保、城乡融合等重点领域,做实项目储备和营销,用好相关领域白名单差别化政策,持续加大县域基础设施金融支持力度。
加强县域公共服务均等化金融服务。抢抓国家在教育扩优提质、医疗扩容下沉、普惠养老托育等方面的政策机遇,全力做好百强县、千强镇所在县以及重点县域机构客群经营,重点拓展县区本级财政、社保核心账户,以及县区级政法、医院、总工会客户,持续提升客户覆盖度及资金承接率,推动县域机构业务高质量发展。
满足“新市民”群体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创新丰富县域金融定制化产品谱系,探索专属化服务方案,提升县域个人消费领域的资产业务拓展力度。用好养老产业差别化政策,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养老产业相关信贷产品、服务模式。在政策合规的前提下,开展信贷产品创新,满足妇幼保健院、幼儿园、托育企业等教育长尾客户发展需要,满足“新市民”一老一小需求。
坚定服务“国之大者”
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建设银行将服务粮食安全作为全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围绕“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通过打造“善建粮安”品牌,有序深入实施建“基”助农、建“芯”助农、建“链”助农、建“垦”助农系列行动,创新推出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农机贷款、种业贷款、粮食收储贷款等系列产品,扎实推进粮食安全综合金融服务。
2024年全年,建设银行从四个方面发力粮食安全金融服务,对公信贷投放超1500亿元。一是落实“藏粮于地”,围绕耕地保护开展建“基”助农行动,纵深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金融服务,积极做好存量耕地治理金融服务,分类施策做好盐碱地改造金融服务,统筹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和农田水利信贷支持等工作。二是落实“藏粮于技”,围绕种业振兴深化建“芯”助农行动,提出以服务促提升、以数字促提升、以融合促提升等措施,不断提升种业振兴服务水平。做好对东北等粮食主产区、中粮集团等粮食产业龙头企业、敦煌种业等种业阵型企业等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金融服务。三是围绕粮食全产业链条开展建“链”助农行动,全力支持粮食生产,聚焦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积极支持粮食市场化收储和流通,以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金融产品服务粮食安全战略,有效支持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农资农机等领域,以核心企业为抓手做好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四是围绕农垦改革开展建“垦”助农行动,支持农垦技术进步和转型发展,以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农垦改革并发挥粮食安全国家队作用。
突出“链圈群”特色做法
深化多元化涉农产业链生态场景金融服务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建设银行发挥数字化经营优势,打造一系列涉农产业“圈链群”特色服务模式,着力提升乡村产业服务水平,助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
立足于涉农生态圈、产业链、产业集群和商业集群,打造全场景、全客群、全链条融合发展的涉农金融服务模式,深化粮食安全、水果、蔬菜、奶业振兴、肉牛、花卉、食用菌等场景建设。与农业农村部、北京华都峪口禽业公司联合成立全国首个“智慧蛋鸡大数据金融应用中心”。与中国食用菌协会开展合作,推进整县模式、龙头企业模式、经销商模式、特色菌类模式,聚焦菇企、菇社、菇农、菇园、菇市等“五菇”主体,提供专属化金融服务。
着眼于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打造“裕农产业”系列专业化生态场景。构建“裕农市场”特色服务模式,围绕农批农贸市场及其上下游客群,提供平台搭建、信贷等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末,已服务农批农贸市场超2000个,“裕农市场”相关贷款余额超390亿元,47家农批市场上线“裕农市场”综合服务平台。该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打造“裕农合作”品牌,上线“裕农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优化功能,通过信贷、支付结算、助力农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支持农民合作社发挥联农带农辐射作用。推出“合作社快贷”专属信贷产品,普惠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超70亿元。推广“裕农托管”模式。与农业农村部对接,推进金融支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农业生产托管贷款余额超10亿元。
抓牢信贷服务的“牛鼻子”
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持续输送资金血液
信贷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建设银行牢牢抓住信贷服务这个牛鼻子,着力打造“裕农贷款”和“乡村振兴贷”两大产品包,全力做好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在农户端,打造“裕农贷款”产品包。线上,积极用好农户信用信息、资产信息、交易信息等客户数据以及生产经营、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外部数据,打造“裕农快贷”信贷产品。推出总行级产品“裕农快贷-农商贷”,服务农批农贸专业市场、合作社、连锁商超等客群。在特色产业集中地、大型农批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试点,批量开展信息建档。线下,推广“裕农贷”特色模式。打造江苏“城乡融合贷”、广东“粤兴贷”等典型模式,精准服务涉农多元业态下的生产经营大额信贷需求。
在法人端,打造“乡村振兴贷”产品包。2024年创新推出“合作社快贷”“农机贷”等信贷产品,精准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行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先进农机装备制造等方面,有效满足涉农主体融资需求。同时,加大“高标准农田贷款”“设施农业贷款”“农业生产托管贷款”等已有产品的推广力度,做好粮食安全、现代化设施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领域贷款投放。截至2024年末,总行级“乡村振兴贷”产品包余额747.63亿元,较年初新增74.25亿元,增速11.03%。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建设银行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围绕县域乡村金融服务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下沉服务重心,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效,努力在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全村全面振兴开新局、谋新篇。